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调研视察 / 调研视察活动
加快“大滁城”副中心建设,尽快发挥承载工业发展平台作用
加快“大滁城”副中心建设,尽快发挥承载工业发展平台作用
浏览次数:1986  作者: 区政协科技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0-03-30
  

 

“大滁城” 副中心——南谯新城区,是南谯区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副中心建设自启动以来,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二年拉开框架,三至五年展现新貌,2020年初具规模”的建设目标,政务新区、工业园区、乌衣老城区三大工程齐头并进,副中心建设成果显著,南谯新城呼之欲出。
  一、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跳出滁城的怀抱,有利于扩大南谯发展空间。
  一座新城崛起之路漫漫,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市委、市政府提出把乌衣建设成为“大滁城”副中心的战略构想,对一个正在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南谯来说,正可谓是适逢其时,必将对今后南谯的崛起产生深远影响。乌衣区位优势明显,它位于安徽东向桥头堡、南京都市圈两个组团发展的连节点上,公、铁、水三路交通便捷,加上区域自然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既可吸纳四周之要素,又可辐射自身之优势,有利于加快新城建设,打造“大滁城”建设之亮点。跳出市区建设新城,充分发挥乌衣区位优势,发展自己的三产服务业,努力增加财税收入,必将对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改变南谯“有区无城”现状。
  加快副中心建设,打造南谯新城,是实现南谯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关系到全区27万人民的根本福祉。建设新城,快速改造乌衣老城区,对全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乌衣建设南谯新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区“有区无城”的现状。
  (三)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夯实南谯工业化平台。
       启动南谯新城建设,正是“大滁城”棋盘上走出的一着妙棋,具有动一棋可盘活全局之功效。纵观滁州发展,配套制造业优势明显,商贸流通业相对薄弱,建设南谯新城正好完善滁州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繁荣商贸服务业,提高滁州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在当前发展受各种要素制约的形势下,启动南谯新城建设相对影响较小,有利于推动南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夯实南谯工业化平台,有利于滁州在宏观调控中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二、副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绘就了规划蓝图。
  完成了副中心总体规划修编。区域远期建设规划为2020年,人口规模15万人,用地规模为16.2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城区总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编制了政务新区、乌衣工业园区、乌衣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供电专项规划、给排水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副中心10个行政村的村庄布点规划。
  (二)南谯政务新区建设快速启动。
  通过08年全年筹备,今年3月18日南谯政务新区一期路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吹响了副中心建设的号角。
  1、路网建设工程拉开框架。新区路网规划建设10条道路,道路规划总程约28公里,分三期建设。一期(双郢路2.15公里、大同路0.6公里)3月18日开工,工程概算投资约5500万元,通过自筹资金公开招投标方式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安装路灯和建设道路两旁绿化带。二期(双郢路延伸段3.1公里、大同路延伸段2公里、桃园路1.75公里)自5月20日开工,工程概算投资约1.4亿元,通过BT模式引资建设。目前二期路网正按照施工要求和时间节点的计划迅速向前推进,道路土方工程已进入尾声,道路结构层施工阶段开始,部分路段正在铺设水稳层。三期路网(法华路1.8公里、合浦路2公里、黄圩路1.9公里),总投资7000多万元,已于10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随着南谯政务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至年底新区内主干路网框架基本建成,已累计投资额近3亿元。
  2、区政府行政中心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区行政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已进行三次设计方案审查。目前此项工作按照面向社会广泛征求建议的基础上,选择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设计,方案将于近期确定。同时加快推进拟入住新区19家区直单位的选址、设计工作。
  双洪公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占地630亩,拟按照生态湿地公园理念打造成为新区核心景观区,目前此项工作已与明瑞(香港)环境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初步的合作洽谈,进入设计方案审查阶段。
  3、南谯新区市政专项规划设计进展顺利。根据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区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南谯政务新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南谯新区建设,新区建设指挥部启动新区给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工作,委托合肥市市政设计院对新区给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进行设计,此项工作已经完成。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已经完成,项目已报省建设厅争取国家开行贷款。垃圾填埋场正在由省工程咨询院编制可研报告。
  (三)乌衣工业园区建设拉开大幕。
  乌衣工业园区已成为南谯区新跨越的新增长点、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加速工业化进程中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和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目前结合副中心发展稳健态势,按照“争当对接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和东向发展的桥头堡”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建设力度,强化了服务功能,完善了机制创新,加强了园区管理,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投资7200万元实施了园区内总长6.7公里、总面积19.9万平米的“两纵三横”五条道路路网建设工程。启动了总投资3700万元的16幢5万平方米标准钢构厂房的建设工程。竣工道路的绿化、亮化工程以及通讯、给排水设施全面配套。随着各项基础性工作的不断开展,副中心轮廓渐趋明朗。功能日益健全,园区档次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正在步入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四)乌衣老城区改造有计划推进。
  老城区由改革开放前的集镇面积不足0.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0人的老街小镇,发展成为集镇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达42.3%的新兴工贸强镇。
       老城区改造正在按照“人口向中心村镇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的思路,稳步推进工业区、生活区、商贸区、旅游景观区建设,集镇功能不断健全,集镇品位不断提升,集镇承载能力不断提高,集镇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今年计划投资5572万元,重点改造集镇道路2030米、改造自来水干管和延伸管网10500米,新建集镇中心区15层地标建筑——金鹏大厦,新建一座镇综合文化站,配套3处新农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100亩垃圾填埋场等。目前部分已建成,其余部分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目前,全区上下正以饱满的工作热诚、坚定的工作信念、十足的工作干劲,大胆创新、大步迈进、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地推动副中心建设。南谯新城区的规划、设计、路网建设、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都在按计划时间有序推进。特别是入秋以来,加快了建设速度,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区政协科技专委的委员们,也主动积极置身于谋划副中心建设的大军中,于8月份两次到政务新区和工业园区实地考察调研,有关从事专业技术的政协委员在调研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科技专委的委员们还走出南谯谋划南谯,积极联系与南京对接的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和从芜湖市迁出新建城区的芜湖县,9月份深入两县区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交流。借鉴他们建设新城和对接南京都市圈的经验,结合副中心实际,经反复研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三、几点建议
  (一)拓宽发展视野,理清副中心建设思路。
  一是明确副中心发展的目标。“大滁城”副中心——乌衣,是滁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南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大滁城”副中心之一,是服务于南京都市圈的魅力后花园。
  二是理清副中心发展的思路。充分挖掘乌衣的自身特点,依托清流河、滁河及其支流的丰富水资源和千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抓住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扩大三产服务业的机遇,竭力打造成为都市人旅游休闲的胜地;紧密围绕地处泛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抓住南京“跨江发展”战略江浦组团发展建设江北沿江产业带的机遇,努力打造成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和都市圈商贸物流中心;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打造成为省市重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同时,突出绿化建设、人文景观建设、自然景观建设、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建设、停车场建设等,完善多项服务功能。
  (二)舞活规划龙头,打造副中心特色和个性。
  完善副中心规划体系。结合乌衣实际,首先要尽快完善覆盖副中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副中心建设真正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要杜绝先建后规、边建边规甚至规划服从于建设的行为发生。其次要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使之形成以总规、控制性详规、专业规划为内容的新区规划体系,使副中心所有的建设都有规可依,依法建设。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编制城市管线管网、城市景观(绿化)、环卫基础设施等专业规划。
  增强副中心规划编制的前瞻性。首先要尽可能满足都市人的生活需要,优先解决“吃、住、游、购、娱”需要的基础设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其次要充分体现出水乡特色,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让水之灵气给副中心生辉。要特别注意把盘活水资源作为新区景观的主要要素,把发展水上休闲娱乐作为副中心的一道风景线来规划和建设,同时注意把休闲度假向乡村延伸,及早规划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三)超前谋划,提升副中心建设档次。
  道路建设目前的标准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建设,随着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对建成的道路造成破坏,应提高在建道路标准或预铺规划道路地基,待新区雏形出来后,一并建设。针对未来副中心发展布局,要有计划的在主干道预埋好供电线路的管道(改架空为地下电缆),防止城市行政区线网凌乱重复建设的问题发生。积极研究团购房政策,解决职工到新区工作的住房需求,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攀升的趋势,可以定价预收部分购房款,启动新区职工团购房建设。
  (四)理顺融资体制,加快对紧缺人才的引进。
  副中心的各种设施都是资源,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副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通过合理的经营手段,实现资源的资本化。一是副中心土地,可以通过政府高度调控土地一级市场,激活土地二级市场,保证因政府投资城市建设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全部收归地方财政。二是增强已建副中心基础设施的“造血”功能,通过广告发布权、专有经营权等形式,拓展收益渠道。三是结合新区建设,各单位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鼓励各有关单位单独或联合在新区内建设独立的办公场所,稳妥处理好现有市内单位资产,积极盘活现有资产,多渠道筹资建设副中心。四是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有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新区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实际,区内可作适当调配,对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尽快引进,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切实解决新区建设中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五)以创新招商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发展能力。
  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修订完善《南谯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为投资者提供一切优惠。开辟副中心发展高层论坛,建立以研究、探讨、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共商南谯发展大计,共谋副中心发展之策,促进广大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长才干,借外脑发展自己,不断提高发展能力。
  (六)保护开发乌衣老街,科学治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1、乌衣老街与清流河建设对接。
  乌衣老街西临京沪铁路,东临清流河,依河而建,且位置较低,高程10.1~13.2米,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涝灾频繁。这里原有住户1200户,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部分住户及单位已迁移到铁路以西,原有部分住户以低价租给外来流动人员暂住,给管理带来难度,改造势在必行。
  乌衣老街历史悠久,其历史遗存文化价值较高,建议结合乌衣镇总体防洪规划和清流河治理规划,根治水患,加大保护力度,避免拆迁,规划临河无堤防段建钢筋砼防洪墙。可借鉴芜湖市青弋江防洪墙的建设模式,即商业房和防洪墙连体建设,对老撇洪沟全面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区内管网排放体系,对堤防交通出入口改进、合建,建一座电力排涝站,确保排涝安全。
  2、科学利用滁河水资源,解决双洪生态湿地公园补水问题。
  利用双新排灌站将滁河水输入到余楼水库,把余楼水库作为双洪公园的补充水源。通过建提水站把余楼水库水抽至双洪水库,满足湿地公园补水需求。水利部门一次规划设计,分两期并结合争取上级项目组织实施。首先,建设好预埋管道和管线预留通道。其次,待双洪公园项目进展到中后期再建站补水。
  3、建设排涝站,增强乌衣园区防洪能力保安全。
  开发区管委会和区水利部门要开展排涝站建设的规划、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早日开工建设,解决现有工业园区低洼地防洪问题。同时,也增强赵桥湖周边土地利用,发挥更大的空间。
  (七)加大综合管理力度,建设文明新城。
  以“五城联创”为载体,通过大力开展文明新区创建活动,营造新区良好氛围。加强城管宣传和公民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城市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努力营造“人民新区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增强全体公民管理新区和接受管理的自觉性。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