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0229 作者: 南谯政协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5-08 |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7年4月26日
委员反映:关于给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足额经费保障的建议。据了解,我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主要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双拥奖、文明奖、效能奖和办公经费,其中办公经费拨款3万元(偏少),人员工资福利、双拥奖和文明奖已全部由区财政保障,但效能奖不是都由区财政保障的,且大部分是农口单位二级机构。以往农口单位项目相对较多,办公费用和效能奖等不足部分可从项目经费中解决。但是,随着经费监管的深化,项目资金使用越来越规范,解决有关经费不足就越来越难。目前各单位采取的办法,一是想办法从项目经费中支出一部分,二是找有关领导协调一些财政资金。但最终还是通过财政资金来解决问题。这种操作不仅单位负责人易犯错误,还给领导增添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建议:区政府从保护干部、减轻领导协调负担、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考虑,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关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予保障。
委员反映:关于适当提高南谯区公立幼儿教师加班补贴的建议。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关心支持下,我区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全区幼儿园工作量逐年增加,幼教人员偏少,工作量大。比如滁州市第二幼儿园,2015新开两个分园,但教师编制只增加三个。因幼教工作的特殊性,每天所有教职工工作时间从早晨7:00到下午5:30,直至放学后家长把孩子接走为止,无时无刻都必须关注孩子,从打扫卫生、清洗玩具、消毒杯碗、教授知识到照看孩子生活等,大家精神高度集中,十分辛苦。而公立幼儿园既不允许创收,教职工加班补贴等费用又受限制,对比私立幼儿园教师收入,两者差距很大,造成了公立幼儿园教职工积极性下降,教师队伍不稳定,特别是许多为弥补编制不足而聘用的教师经常辞职,对南谯区幼儿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建议:区政府给予幼儿教育一定的政策扶持,增加幼师编制,允许各公立幼儿园根据实际工作量,适当提高教职工的加班、值班等补贴,以稳定区幼儿教师队伍,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南谯幼教事业取得更好成绩。
委员反映:关于加强禁采砂石管理的建议。目前,政府高度重视砂石禁采,不断加大保护环境工作力
度。但仍有部分人受利益驱动,私自开挖砂石转卖,从中牟取暴利。这些开挖点大多位于乡村,拉砂石的载重车辆动辄四五十吨,多的达到六十吨以上,村村通公路根本承受不起碾压,损坏日益严重。这种现象在一些建设项目地表现尤为突出,如滁淮高速建设等。私挖滥采砂石既破坏了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又损毁了早年建设的通村道路,影响农业生产和村民出行。
建议:1、由区国土、公安、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组建专业的联合执法队,加强对私自开采砂石巡查和打击;2、实行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平时由镇村及地方派出所负责辖区砂石禁采工作的信息掌握和监督,一旦发现私采乱挖砂石外运销售的,镇村干部配合辖区派出所临时控制,并立即告知区联合执法队,区联合执法队第一时间快速赶到进行依法处理。
委员反映:关于重视农村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管理的建议。目前农业上农药和化肥使用十分普遍,但也产生了大量废弃包装物,农民随意丢弃,没有及时科学处理,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一是污染环境,破坏土壤。包装物及其中的农药(化肥)残留化学成分稳定,难以降解,土壤长期被污染侵蚀,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难以修复;二是危及人畜安全。特别是废弃农药包装物都含有残留农药,部分甚至残留有剧毒农药,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有时直接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建议:各镇(社管中心)及有关部门,1、加大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安全使用与处理的宣传。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宣传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处理农药(化肥)包装物知识的宣传,增强农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2、建立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的回收制度。在每个村设立回收点,村民组设置一定数量的回收箱,以“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的模式,实行无害化处理;3、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农资销售店补贴,回收废弃包装物。
委员反映:关于治理东坡路扬尘的建议。目前东坡路(中都大道至担子街道)周边开工工地较多,路面通行的工程车辆、渣土车很多,而且渣土车大多没有采取覆盖或封闭措施,致使这个路段扬尘特别严重,已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建议:1、区城市管理和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要求渣土车上路必须覆盖或封闭。同时,要加大对违规渣土车的查处力度;2、区环卫部门应加大东坡东路洒水频率,缓解扬尘污染。
委员反映:关于城南工业园理想创业基地内路名设置的建议。担子城南工业园理想创业基地内,由东向西方向,担子街道与敬梓路相交的一条主道路至今没有确切的路名,很多外地客户来找企业洽谈业务,企业都无法准确表达厂区地理位置,既不利于企业宣传与发展,也影响了南谯对外形象。
建议:相关部门牵头,尽快设置好路名,以提升城南理想工业园形象。
委员反映:关于治理天逸华府小区楼下乱摆烧烤摊现象的建议。天逸华府小区居住的多数是在附近上学的中小学生和陪读的父母。而住在杏园南苑的部分居民犯起了愁,因为楼下路边商铺开了一家烧烤店,每天晚上老板会将烧烤的炉子搬到店外做露天烧烤,烟雾缭绕,楼上的人根本没法开窗,即便关上了窗户,屋里还是烟雾呛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群众反响强烈。
建议:区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责令烧烤店进行整改,做室内烧烤,处理好油烟排放,否则关闭或搬迁,还居民一个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还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委员反映:关于恢复南谯区农村自然村庄、集镇街道广播的建议。九十年代之前,南谯区(原滁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广播。尽管如今报纸、手机、有线电视等媒体快速发展,但是广播在农村地区仍有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1、现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越来越多,由于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原因,他们无法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等获取外界信息;2、广播不仅可以定时播放新闻,也可在发生突出事件、灾情时及时进行广播,让广大村民知晓;3、广播有着电视、报纸无法替代的优势,不仅可以播放新闻,也可以送文化下乡,快捷、便利;4、广播可以向村民宣讲本村重大事项,在村务公开、村情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在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里务工的情况下,广播可以营造人气浓的氛围,给留守老人、儿童提供欢快娱乐的心情。
建议:1、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结合原来滁县乡镇广播站工作职能,重新恢复南谯区农村自然庄村庄和集镇街道广播;2、无需每家每户安装,可考虑在自然庄,集镇街道人口密集场所安装;3、将此项工作纳入镇、社管中心文化建设考核范畴,财政给予保障。
委员反映:关于促进我区“一产”转型升级解决农民抛荒的建议。我区拥有广阔的农村土地,农业生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创收,农村留守人员多是老弱病残,耕作能力不足矛盾日渐凸显。我区属于丘陵地区,坡地多,不便耕作。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逐步增大,加之农产品受结构性、季节性和自然天气影响,尽管国家给予了许多惠农政策,但目前我区农村投入与产出比仍然低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多种因素导致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建议:1、因地制宜规划土地,统筹利用耕地。区农业主管部门按土地特点分类规划,统筹考虑,指导农民科学发展产业,做到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开展规模经营。推广现有经验,探索新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把农民不想种、无法种的成片土地集中起来,可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给真正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3、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项目和资金安排上,把有限资金用到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彻底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