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 南谯区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选登
社情民意2015年第8期(总第51期)
社情民意2015年第8期(总第51期)
浏览次数:9505      发布时间:2016-01-07
  

委员反映: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从平时在工业园区的考察、调研中发现,南谯工业园区内很多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年产值低于2000万元的很多。大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对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活力,扩大劳动就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全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交流联系,及时掌握分析企业运行情况,根据需求精准提供信息服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政府应从税收、金融、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健康稳步发展;3、帮助减轻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梳理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我区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目录,对符合“调转促”发展导向,且处于起步上升阶段的小微企业,适当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给予支持;4、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区,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并加强与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龙头企业对接,组织参加行业性、区域性交流会,增强科技实力,做大做强品牌,培育一批新的成长型企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委员反映: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我区农村市场广大,但商品质量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一是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人少事多,力量薄弱,监管力量缺失;二是由于商品抽检、检测经费不足,市场监督乏力,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不合格商品得不到及时查处;三是少数经营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建议:1、合理设置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属地化要求,市场监管机构人员向基层倾斜;2、加强对市场抽检、检测经费使用效率,适当增加检测范围和频次;3、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建立商品源头与终端双向追查机制,把问题商品从源头和流通环节上截住,严打制假、售假者。

委员反映:加强南谯新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近年来南谯新城路网建设发展较快,给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带来了便利,但是道路建设上存在着一些十字路口安全设备设置跟不上问题:1、康泰路与洪武东路交叉路口绿化带和行人横道处理不当,人行横道隔离桩破坏严重,机动车辆直接穿行中间绿化隔离带,逆行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起交通事故;2、滁阳路与滁宁大道交叉口红绿灯处违章现象严重,应加装监控设备;3、安宁路与德盛路交叉口红绿灯没有安装齐全,缺乏安全提醒标志;4、安宁路与康泰路、黄圩路与滁宁大道、康泰路与滁宁大道的监控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委员反映:及时兑现“八小水利”工程项目补贴资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民生工程项目,给予大量资金补贴。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下,我区水利兴修工作连续多年受到省政府表彰,获得了省江淮杯奖牌,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但由于受到资金筹措困难的影响,每年在兑付补贴资金的时候不能及时兑现,影响了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建议: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兑现补贴资金,努力提高基层干群水利兴修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委员:关于刘少奇革命故居修缮扩建的建议。

刘少奇革命故居座落于章广镇太平集村瓦屋薛村民组。193911月—19402月,刘少奇化名胡服在此领导和指挥革命工作,并召开过中原局第一次会议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张云逸、徐海东、罗炳辉、郭述申、邓子恢等人均在此领导过革命,这里是我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刘少奇故居于上世纪80年代倒塌,1992年原皇甫乡按原样翻盖,2003年滁州市文物管理所进行了重新翻修,历经十多年的风雨侵蚀,目前已有多处破损。故居内保存着刘少奇当年使用过的床、写字台、马灯等日用品,以及当时革命组织机构、苏皖省委简介等资料。为推进红色旅游开发,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和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我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激励后人奋发进取,修缮扩建刘少奇故居很有意义。

建议:1、有关部门在做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刘少奇故居四合院房屋16480平方米,一层框架结构接待中心及办公室100平方米,500平方米停车场;2、配套建设故居连接道路约0.5公里及供排水等配套设施。

 

委员反映: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亟待规范。

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是我区农业生产,也是全国农业生产的大趋势。但是目前,我区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农户及村、组流转土地不规范的问题,引发了许多纠纷和矛盾。

建议:1、区镇两级政府应积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一是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将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职责依法落实到位,明确到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到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合同和行为三个规范。在区农委成立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在各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和合同纠纷调处中心,认真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法律政策咨询、提供规范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土地流转档案、调处合同纠纷等服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二是加大扶持,提供保障,不断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空间。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让大量农村劳动力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有效的空间。三是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环境。

2、加强正确引导,推进土地快速流转。在推行土地流转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农民认识不高、连片经营难推进、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这些问题,一是要做好对比算帐引导。对出让方来讲,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稳定的流转收益,旱涝保收,零风险;另外还能外出打工,获得务工收入。对承租方讲,通过流转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效益是种植粮食的几倍。通过两头算账,促进双方利益一致,能够实现双赢。二是干部带头引领。发动村干部做典型、当标杆,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促进土地流转升温加速。三是严格把握政策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做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户意愿的硬性流转。四是将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五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各环节管理指导,保障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规范、有序进行。

3、加强宣传,鼓励农户自愿流转。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分析流转比较效益,消除群众误解和偏见,使广大村干部、农户了解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发现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转变观念,促进土地顺利流转。

4、创新模式,带动土地有序流转。按照“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先行试点、以点带面、促进土地整合、实现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一基本构思,积极发动群众组建合作组织,发挥合作社带头作用、整合农牧业生产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

 

委员反映:加强运输企业年审协调管理,促进我区运输业发展壮大。

我区乡镇运输公司较多,为创造就业、提供税收、发展本地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因为南谯区没有车管所,相关审批权在市里,市里每年规定年底很短几天进行车辆年审,过期一律停止营运。而运输企业年底最忙,下属车辆往往在外跑,年审时经常无法及时赶回来年审。因这个原因,往往导致运输企业萎缩。

建议:区交通部门积极向市争取运输车辆年审权,或帮助运输企业协调适当放宽年审期限,以利运输企业不断发展。

--政协链接--
--滁州市南谯区党政部门--
--综合门户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