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434 发布时间:2013-07-09 |
社情民意
第5期
(总第29期)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3年 5月20日
委员反映:加快区内民营企业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推动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区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难等等。
建议: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融资、税收、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制定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形成全社会以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氛围。2、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解决民营企业买不起研发关键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对确实开展校企合作的、推广新技术的、对南谯工业和农业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民营企业,在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3、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信息和帮助。4、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政策、机制、环境吸引人,积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委员反映:加快我区企业家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真正有“胆识、见识、学识”和“理性、悟性、韧性”的企业家凤毛麟角,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家队伍在萎缩,职业经理市场培育机制未完全形成,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没有完全及时跟进。实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战略,就必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和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建议:
1、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尽快制订南谯区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及其实施细则,培育企业家成长绿色通道。
2、尽快建立企业家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设定企业经济指标、社会责任指标和人文环境指标等,一年一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评比界定出一类企业、二类企业和三类企业。一类企业要少而精,并作为一流企业和全区优秀企业家的典范,实行重奖,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带领有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一次,促其快速做强做大;对二类企业要重点扶持,加强企业老总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成一流企业家,并提供优惠政策,促其快速追赶;对三类企业,要创造条件促使其向二类企业进军,在全区形成“企业比规模大小,企业家比贡献多少”的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竞争格局。
3、设立企业家培养奖励基金,每年从企业税收中拿出千分之一纳入基金,解决经费保障问题,确保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度化、经常化。如对年纳税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给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时,成立企业家协会,扎实开展有效活动。
4、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提高整体素质。每年可开展三次活动:一是组织企业家到沿海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大企业、大集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企业快速成长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著名经济学家来区讲课,提高理论水平;三是有针对性安排一些企业家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党校学习培训,提高技术业务能力。
5、积极营造企业家快速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建立企业家、准企业家人才档案库,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开辟企业家之声、企业家窗口和企业家专栏,常年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宣传;适时组织优秀企业家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建议每年举办一次企业家论坛,重点探讨我区企业家快速成长之路。
委员反映:加快滁菊产业发展。突破滁菊产业发展瓶颈的主体应该是南谯区,理由主要有四点:一是我区是滁菊的原产地(现为国家地理标志),全市有12个乡镇是滁菊的原产地保护乡镇,其中我区有7个乡镇。二是我区是滁州市主要滁菊生产基地,80%滁菊基地在南谯区,菊花的产量供应也源于南谯区。三是滁菊加工企业基本都在我区,如金玉、菊泰等企业是滁菊产业龙头企业,我区几家茶场也从事滁菊加工、销售工作。四是国家、省、市对滁菊产业项目扶持资金也都投入在我区,我区滁菊产业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谯区应是滁菊产业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是滁菊产业做大做强的希望所在。建议:
1、探索建立滁菊加工工艺回到传统工艺的道路。滁菊鲜花采摘后只有12天的加工时间,不加工就烂掉,造成企业不敢大量收购鲜花,农民不敢大规模种植滁菊,限制了滁菊产业的发展。可采取滁菊的顶花由企业进行无硫加工,作为滁菊饮品,次等花和尾花由农户用硫磺杀青制干,再由企业从农户手中收购,走向中药材市场,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加工慢的难题,也能增加菊农的收入,杭白菊和黄山贡菊就是企业向菊农收购干花,对滁菊加工和滁菊产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2、制定滁菊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一是要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帮助菊农解决种植滁菊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二是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鼓励西部山区乡镇大力发展滁菊产业,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培育滁菊种植大户示范带动,进一步扩大滁菊的种植面积,增加菊农收入;三是要鼓励企业进行订单生产,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大规模、高标准的种植加工。四是区、镇两级农技部门联合组建专业队伍,对菊农种植滁菊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提升滁菊的产量和质量。
委员反映: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不畅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不”和“两怕”上。两不:一是“不愿”。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不但不交农业税,还获得一定数量的项目补贴,加上农业科技进步和轻型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经营土地的效益逐步提高,因此农民一般不愿轻易转让土地经营权。二是“不敢”。农民进城务工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把承包土地作为他们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不敢轻易将土地流出。与此同时,对承包业主来说同样也存在“二怕”:一怕农业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不高,不敢大胆投入。二怕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不敢搞大规模开发和经营。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已是必然趋势。
建议:1、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方案。特别是要制定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的优惠政策,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步入市场华、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从而让留下来的种田能手专心种田,大规模种田,逐步变成农场主。2、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做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政策服务、农业技术和流转手续业务指导。3、加大扶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最大限度给予产业政策扶持和协调信贷资金。金融部门应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和服务,把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纳入重点服务范围。
委员反映: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是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进行的一种模式。近年来,我区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初见成效,全区上下对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重要意义已形成共识。但是,目前这还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都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调研显示,我区存在着资金投入足、农民补偿不够、土地综合整治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建议:
1、把农民受益作为主要价值取向。政府出台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的最终目的,既是为了解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更是为了让农民能够分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可以有效盘活农村土地存量资产,在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缓解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压力等多个目标中,要把农业发展、农村改善和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积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如果农民对土地整治缺乏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中就易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
2、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充分保障民权益。在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的资产属性和经济价值已经凸显。但是,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普遍存在拆旧建新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拆旧建新负担较重,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资产价值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等现象。应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宅基地价值和挂钩城市建设用地的收益中包含着农民的利益,应让农民合理分享,得到足额的补偿。
3、土地整治不可忽视质量。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包括农民房屋、村庄基础设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和环境保护等建设内容。要建立完善工程建管机制和工程后期管护办法,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设计质量、造地工程质量、房屋建设质量和村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把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区域,建成道路通畅、田块规整、灌排自如、林网秀美、人居和谐、生态良好的新农村,把项目建成干净工程、安全工程、优质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为美好南谯作出贡献。
委员反映:加强教育管理,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
滁州市城南新区龙蟠办事处及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住宅小区稠密,据不完全统计,约有新老小区50多个。由于新城区没有较大规模的少儿活动中心,每逢寒暑假,一些家庭作坊式的补习班应运而生,举办者有在职教师、公务人员、在校大学生,也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他们有的利用寒暑假,有的利用双休日,也有的利用晚上时间,采取集中一处,或上门辅导等不同形式为学生辅导,目的无不是以盈利为原则,作用令人质疑。本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曾带领本校教师进行几次较为详细的调查,发现这些场所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既没有消防设施,也没有安全通道,再加上来回路上的交通因素,安全问题实在堪忧。由于办补习班都是双方的自愿行为,取缔难度大。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综合管理,防止群体性伤亡事件发生。1、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城南新区共有40多个办学机构,只有一家是经过区教育局下文的);2、明确举办人和相关主管单位管理者的责任,切实做好安全检查等工作;3、加大投入,在新城区规划新建一批儿童活动中心。
委员反映:尽快硬化黄泥到来安黄泥段道路。黄泥到来安公路是黄泥连接来安的唯一一条县级公路。几年前,来安就把来安—黄泥部分路段修通,并硬化到黄泥交接处。然而,从黄泥街道—来安约2公里的路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硬化,这条路现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近些年来,唐庄村部分村民为此曾要到上级部门去上访,被有关部门劝阻。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把此路段纳入2013年硬化计划。
反映:改扩建章广农贸大市场。章广农贸大市场建于1986年,总面积15亩,其中有钢架大棚8栋,共1280㎡。分为农产品市场、农资家具土特产市场、蔬菜市场、小商品服装市场、禽类市场、水产品市场,是山区乡镇农副产品的主要交易场所,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
建议:改扩建章广农贸大市场,理由:1、年久失修,市场功能严重弱化。由于体制等因素影响,该市场多年没有维修和改造,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是露天砂石路面,下雨无法经营;整个市场无下水道,污水流入市场,废水无法排出;钢架大棚陈旧,破损严重,雨雪天隐患很大;市场卫生条件太差,垃圾杂物随处可见,影响农副产品食品卫生。目前蔬菜、肉食品、农副产品等主要集中在老街沿街摆摊设点交易,占道经营,场地狭小,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大,广大经营户和居民怨声载道。同时,其境况也与文明集镇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山区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全卫生的农贸交易市场。2、地理位置独特。该镇是南谯区的西大门,与肥东、全椒、定远三县毗邻,距各城区均在50公里左右,距312国道仅30公里,著名的江淮分水岭从境内东西贯穿蜿蜒而过,更是四县交汇处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以“山中闹市”。3、名特优农副产品丰富。该镇镇域面积209.5平方公里,耕地44216亩,年均粮油棉总产4万余吨,是滁州的粮油棉主产区,同时盛产优质花生。孟洼村、常山村、陆岗村花生为滁州名特产,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其中孟洼村的麦饭石花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远销东南亚,获世博会金奖,全镇每年仅花生收入就在1800万元以上。
反映:农村道路安全急待加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增长很快,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1、道路安全隐患重重。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村村通”道路施工往往因陋就简,存在路窄、弯急、坡陡、配套设施不齐、警示标志不全等诸多问题,安全隐患较大。2、交通安全监管乏力。“村村通”公路面广、线长,路形复杂,而农村交警警力缺乏,无法对各种交通违法进行查控。3、群众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在道路上打场晒粮、堆粪、堆沙、堆砖等违法占道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妨碍交通安全。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反映:乡镇消防装备要提升。2011年,各镇办都配备了消防装备,但从两年实际使用来看,尤其是在秋、冬季森林防火中,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主要表现:1、消防车辆动力太小,速度慢,一旦出现火情,不能及时赶赴现场。2、水箱小、容量少,只能装一吨水,灭火时效差。3、没有专业人员操作,都是放在派出所代为管理。4、山区镇办路途远,森林面积越来越大,防火任务重。建议:有关部门能从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和提升消防装备。
报:区委、区政府,市政协办公室,本会主席会议成员。
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各专委会、联络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