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593 发布时间:2013-04-10 |
社情民意
第1期
(总第25期)
南谯区政协办公室 2013年 2月6日
委员反映:应重新建立文件交换站。2008年,我区为提高办公效率、节约资源,建立了办公 OA系统,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当时,为加大推行力度,强制停止了文件交换站的使用。从当前OA系统的运行状况来看,一方面确实减少了文件传输环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但另一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件虽通过网上传输,但办理仍以纸质流转为主,上传文件仍需打印出来,然后按常规程序办理;二是受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所限,难以准确认定文件的密级,可能造成涉密文件网上传输,给文件流转的稳妥性、安全性留下了隐患;三是电子文件存档并没有得到国家法律上的认可,国家没有相关的立法。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有明确规定:“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形成一份纸质文件归档,归档份数一式两份,一份用以长期保存,一份用以提供利用。”因此,收文单位仍然要到发文单位索要纸质文件,或者发文单位仍要电话提醒收文单位及时拿到纸质文件,以便用于文件存档,反而增加了工作成本。综合以上所述,目前,电子政务无法完全取代纸质办公,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使用仍处于同步运行的状态。为方便纸质文件的领取、保管,建议:在政务新区主楼一楼东门门厅重新建立文件交换站。
委员反映:应在腰铺镇担子社区建立垃圾中转站。 近年来,在大滁城建设的带动下,南谯新城区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已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大部分城镇规划所建的房屋已初具规模,道路得到了硬化,供水得到了解决,有点安置点还种上了花草树木,美化了环境。尤其是腰铺镇担子社区瑶海大市场,以及美好乡村示范点——姑塘新农村的建设更是南谯区城镇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一面旗帜。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发展的同时却不具备集中处理全镇生活垃圾的能力,居民生活垃圾、企业生产垃圾无固定地方存放,也无法及时清运。塑料袋、包装盒具等垃圾到处都是,污染了沟渠、池塘,影响了镇容村貌。特别是到了夏季雨天,垃圾、污水气味严重,成为传播疾病和二次污染的隐患,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在南谯区城镇建设统筹发展,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美化农村家园,建设生态新型社区的形势之下,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 1、由瑶海大市场出资,在腰铺镇担子社区建设一处30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收集中转站,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收集,向市级垃圾处理场运送,进行集中处理,彻底解决城镇垃圾无处存放的问题,改善广大城镇居民生活卫生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2、完善垃圾中转站建设,合理布点,做好建设中环卫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城管(环卫)部门切实参与环卫设施的规划和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按规划要求落到实处,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另外,要从提高垃圾中转站处理设施水平入手,运用先进的处理设备,把垃圾转运过程中对居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委员反映:应远离居民居住区重新规划建材企业生产区域。祈福寺位于腰铺镇境内。从腰铺镇往清流监狱方向去的道路两边全部是水泥厂、采石场、建材厂、混凝土厂等企业,附近道路也被车辆碾压的支离破碎,而且这些厂平时生产噪音很大、空气污染严重,既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也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建议:在离居民居住区一到两公里的地方,重新集中规划一个建材企业生产加工区。
委员反映:尽快解决桂香园小区如厕难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下,目前桂香园小区已基本建成,可容纳住户一千多户,已居住居民621户;安置房屋811套,其中乌衣镇居民481户,安置房屋641套。小区内各项配套设施总体较为完善,水、电、气一应俱全,绿化优美,道路通畅,交通方便。但小区内却没有公共厕所,外来人员上厕所较为困难,致使小区车库成了临时厕所。建议:区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桂香园安置小区的如厕难问题。
委员反映:应加强滁菊种植技术服务。滁菊种植面积的大小决定了滁菊产业发展的规模。据了解,我区滁菊种植面积始终规模较小,除受到初加工能力的制约以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有些农民朋友想种却不会种;二是大部分菊农没有很好地掌握滁菊种植关键技术,死苗、草荒及病害严重,产量低,比较效益差,影响种植积极性;三是从事滁菊种植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匮乏。建议:组织部分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药用(饮用)菊花种植技术,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技术人员对菊农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等服务。
委员反映:应把新农合医保卡下放到镇办卫生院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实行的一项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这项惠民政策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辍学、因病返贫的发生,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就我区目前而言,新农合医保卡办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群众办理交通不便。区政府搬迁至乌衣新区,西部山区一带尤其是黄泥、章广等镇的群众,到新区办事交通极不方便,得转几次车才能到新区,不仅花钱,而且耽误时间,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区政务大厅办理窗口业务过于繁忙。由于业务工作量很大,据了解每天上午有几十人排队办理补卡、分户、信息变更等业务,办理人员忙得焦头烂额,等待群众有的也不耐烦,造成干群关系不和谐。三是下放到各个卫生院办理,群众随时可以去办,看病就医都方便,卡丢失了可随时补办,不需要到新区花去一天时间。建议:从2013年起,把新农合医保卡办理下放到镇、街道卫生院。
委员反映:应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 按照大滁城总体规划要求,南谯新城已经上升为滁州主城区的新版块。近年来,随着南谯新城快速建设和发展,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数量亦逐年增加,主要表现:一是规划区征地面积大,涉农人数多。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131组团发展战略,南谯工业开发区乌衣园区规划用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涉及银丰社区27个村民组,5000人;碧桂园项目目前占地2平方公里左右,涉及乌衣新华、吕赵村村民;南谯政务新区用地涉及乌衣袁庄、柯湖村村民;腰铺、城南、高铁站前区规划建设用地涉及农民。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养老年龄人数逐年增加。仅乌衣银丰社区2011年,因失地农民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人数达404人。2012年,全区新增征地3000余亩,涉及进入养老年龄人数在扩面增加。同时存在年龄自然增长进入增加人数。三是存在问题突出。一方面,农地被征用没有完整规范的用地手续。先征用后完善,因指标、批复等问题,一时难以办理,很难健全手续。保障部门办理投保时要求手续严格,但因建设用地手续不健全,办理参保手续不具备,失地农民难以及时进入社会保障部门。另一方面,进入养老年龄的失地农民信访诉求强烈,矛盾隐患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再次,园区负担重,尽管失地农民未能进入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养老保障金,但达到保障年龄对象要求用地管理单位开发区管委会支付养老保障金,几年来管委会已支付200万元左右。
鉴于以上原因,建议: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尽快进入保障工作。1、区政府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2、对全区失地单位开展清理登记,深入调查;3、制定切实可行的投保进入方案,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滁州南谯区委员会 ICP备案号:皖ICP备05011534号
地址:滁州市双拥东路125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111061 传真:0550-3116137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